黄执中:辩论是重新认识世界的过程
文章及其配图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东七门
他,是犀利辩词的“幕后黑手”
是第三季《奇葩说》的BBKing
是辩论学派“新剑宗”的创始人
拥有强洞察、强思维、强语言组织能力
他,是 黄执中 。
拥有思辨的头脑无疑是充满魅力的。黄执中说:“辩论是重新认识世界的过程,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而其关键在于寻找观点。”
日前,发生在三里屯的一次关于“哦”的大咖主题演讲上,黄执中向大家分享了辩论的价值及给他带来的变化。我们大多数对世界的认识都是在一种妥协以及不追究的情况下所达成的结论。
在当天的演讲台上,他把演讲比成了日常的上课,发生了台上下的师生般的互动。
“桌子是什么?”
(此时的你可以停顿一下,稍做思考~~)
一个看似不能再简单的问题让台下的“学生”充满兴奋但又“戒备”般地躲着这个问题背后可能藏有的陷阱。每个回答都被执中老师反将一军,但“学生们”貌似确越来越通透这这其中关于辩论的魅力。
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并不是要让同学们难堪。而只是为了要说明: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我们不知道”。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辩论为的就是挣个你输我赢。输赢固然重要,它证明了你对别人的说服能力,说明你的话在理。
但辩论的精髓远不在于此,而是思辨,即思维的论证过程。是你不断寻找看问题的不同角度,重新认识世界的过程。
接下来的考题,学生们貌似完全有点“承受不住”执中老师的强大魅力……
如果我现在让你画个水瓶,你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底座向下瓶盖朝上。
我们互不相识,但我猜我们脑袋里想象出的画面可以达到高度同一。
其实,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的更多;我们的想象,远超我们能触及的范围。
知识点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观点。
跟着黄执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和原来不一样的世界。水瓶可以是被切半的截面;也可能是自上而下只展示一个瓶盖;当然也是可以是一个被压扁扭曲到变形的物体……
辩论,是我思考的状态,它的好处就是认知了故事的存在:
我会不自觉地有一种练习:这句话反过来说能不能说得通?在台湾看到一本书《如果可以被喜欢,谁想被讨厌》,这句话倒过来是:“如果可以被讨厌,谁想被喜欢?”会是另一种意思。我们之所以想被人喜欢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不敢被人讨厌。而如果可以被讨厌,谁想被喜欢?这其实是一样说得通的。
如果不能理解别人的故事、没办法延伸故事、死抱着自己的故事不放,那你的喜怒哀乐、对错黑白就只有一个版本了。这是有辩论思维的人常做的事。这是成熟的思维:能理解黑白是相对的,不是非此即彼的。能够明白问题不是只从自己的角度看,还可以从别人的角度看,不断叠加。
辩论,是一个不断寻找观点的过程 。
黄执中:辩论是重新认识世界的过程
黄执中的辩论胜在道而非术——关于面子
奇葩说第三季最大的惊喜,来自黄执中,作为辩论界的技术咖,原本以为是走严密但是无趣的路数。但是没有,他的立论很吸引人,新颖独到,超过你的预估。听完以后往往惊叹叹:他是以这种角度切入的。原来他的辩论胜在道而非术。在于观点站得高远而非辩论技巧本身。
听他第六集关于臭不要脸的阐述。用了《皇帝的新衣》这个故事。皇帝全身空无一物,可是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看不见那华服。于是那新衣被黄执中比作面子,它华丽而空无一物。然后,他话锋一转,说小孩子不了解面子的虚妄,你真的了解吗?
他转向在场众人:“各位国王,你们难道这辈子没见过这件华服吗?你们身上难道没有穿到一件你以为人人都看得见其实人人都见不着的衣服吗?难道你不曾穿着这件所谓体面的华服在别人面前走觉得自己有穿吗?你们都有这种经验,所谓尊严、面子、矜持,乃至对方讲社会、礼教。有人告诉你它吃人不吐骨头。我们都活在这个世界。”
这段由故事推向众人的思考已经让听众有所动容。本来是隔岸观火,但是黄老师就是有本事让你进入角色,让你去思考你和面子之间的关系。你可能在这个时刻扪心自问:我是不是那个国王?你正在思索的时候,黄老师抛出了另一个故事。
“我小时候听过一句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什么意思?有些家伙能伸不能屈,听过西楚霸王的故事吧。他能伸啊,他得意啊,力拔山兮气盖世。兵败到了乌江,输了,人家说你退回去吧。对面还有人啊,可以帮你啊。他说不行,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他死在哪里你知道吗,不是死在他的剑下,死在他那一身华服里。他那一身华服,后代人怎么说?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他的对手对比很明显,刘邦说把我的老爸煮了,分我一碗羹。他不穿华服。他是赢家。”
讲一个历史人物死于他的面子,而非他自己的剑。话意到此,在论述“臭不要脸不是坏事”这个论点上已到火候,可是他居然还加了一把你根本想不到的火。
“可是很妙的是,你们在意的面子,写在历史书里,历史书写在哪里,赢家来写。最后赢家写完以后,他要转头过来,慈眉善目地教导大家:要守分寸、要顾面子。为什么,因为你不能成为下一个赢家!”
臭不要脸的历史赢家往往打着面子的旗号愚弄众人——这个历史厚黑学的真相不管你认不认同,在本场辩论中它完美地让对方陷入逻辑的陷阱。你们这些口口声声讲面子的人其实才是最臭不要脸的人,这是不是比之前《皇帝的新衣》里面只是被面子绑架的众人还要更进一步?
这一把火直攻对方命脉,让人击掌叫绝。最后看他继续平静回问众人:“这就是我们想告诉你的那件华服的意思,你要不要穿?你要不要看?你看到了吗?谢谢!”
所以我欣赏黄执中看问题的高点,那个高度,离开了辩论场本身还会留在人的脑海里,那个见识本身超过了技巧。
辩论赛黄暴辩手是什么
你想问的是辩论赛黄辩手是谁吧。辩论赛黄辩手是黄执中。
黄执中,1976年10月30日出生,台湾辩坛名人,被喻有辩论之神的称号,是国际历史上唯一连续两届拿下国际华语辩论最高赛事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
辩论赛是一项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它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
科学辩论案例 | 黄执中在奇葩说第四季的结辩
6月17日是《奇葩说》第五季的结局,奇葩说四季冠军和导师团的表演赛,结果是导师团赢,但我非常喜欢的是黄执中在这期的辩论。
辩题是: 我们最后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到底是不是一件坏事? 黄执中是正方四辩。
他先对反方前面三位做了总结:
对方把讨厌讲得很轻,认为重的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于是排除在讨论之外。黄执中反驳的点是,很多情况下,讨厌的事情没有那么轻,也可能发生。个体看,家庭暴力、多年媳妇熬成婆、重男轻女;群体看,被压迫者转身成为压迫者。
立论 :
原因 :
结果 :
结论
喜欢他这场辩论的原因当然是辨得好。个人魅力和表现力超强,这个不要说了,迷妹们都懂。逻辑很严密,罗正宇最后戳他漏洞,说因为“最终”“都将”,所以他错了,其实辩题里并没有这两个词。
悲观的观点背后有社会关照的赤心,即使是娱乐节目,也没有完全被快乐气氛控制,只说和气搞笑的话。一位刚过世的女作家生前曾说过:“primo levi说过一句话,他说“集中营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但是我要说:“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上房思琪式的强暴。” 很多人熟视无睹的群体性悲剧,黄执中在这样的场合,为他们说出来了。
喜欢他这场辩论最最主要的原因是, 它不仅仅是语言的游戏,也是是科学的辩论。 马薇薇在《好好说话》的口号, 思想是科学,语言是技术 ,评价他非常合适。
他的核心论点的支撑是: 人是必须心安理得的物种,所以非常善于将自己的处境合理化。一件东西,无论多讨厌,只要无能力改变,久而久之,为了摆脱无力感,为了心安理得,你会试着说服自己,这没有那么糟。 这个观点是科学的,是站得住脚的。背后的理论是 菲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
非常想做这个理论的强力科普,因为,它很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而这种人性特点,正如黄执中的核心论点,它让我们的生活变成悲剧。
认知失调理论大概意思是,如果人们持有两种不一样的认知,他们就会有失调的感觉。这是一种负面内驱力,就像饥饿或口渴一样。不过与饥饿和口渴不同,它属于一种认知内驱力,但一样令人不开心。结果人们就会收到驱使,像设法减轻饥饿和口渴那样,减轻认知失调。
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尽力改变其中一个认知,或两个认知都改变,最终达到两个认知一致或者是和谐的目的。
例如:吸烟者如果发现吸烟会导致癌症,就会出现认知失调:认知“我吸烟”与认知“吸烟致癌”不协调。这种情况下减轻失调最有效的方法是戒烟,因为认知“吸烟致癌”与认知“我不吸烟”是互相协调的。但大多数吸烟者很难戒烟,很多人试图戒烟,但均以失败告终,循环往复多次也无效。
那么吸烟者如何减轻认知失调?他们多半调整另一种认知,即“吸烟致癌”。他们会轻视吸烟致癌的证据,试图说服自己科学家在这一点上并无定论;他们会寻找有吸烟习惯的智者,并告诉自己,这些人都在抽烟,可见吸烟并没有那么危险;他们也许会改抽过滤嘴香烟,自欺欺人地相信过滤嘴会滤掉香烟里的致癌物质;他们也许会增加一个与吸烟行为相协调的认知,企图使危险的吸烟行为看上去不至于太荒谬,比如“我也许会早逝,但会过得更愉快”或者“我就是那种酷爱冒险的胆大的人”。
认知失调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合理化解释诸事的理论:人们如何对所处环境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的解释,并消除认知上的差异,从而过上(至少他们心目中认为)理性和有意义的生活。(1)翻译一下,就是你想的和你做的,要保持一致,如果你做得不对,你的想法也不对。你自己觉得对,很可能是错的。
细思极恐有没有?好消息是,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有它的尴尬之处,人们对它揭示的各种倾向了解得越多,这些倾向的作用就会变得越弱。(2)所以越多人知道这个理论,它的解释力量就弱;传播这样的理论,可以让更多个体和群体,走出悲剧的宿命和轮回。
万维钢在他台湾版《万万没想到》的序言里说,“科普”根本就不应该作为一个特殊的内容分类,未来所有值得让人读的文章都应该与科学有关。科学写作,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写作方式。(3)我也这么认为,值得让人认真听的辩论和演讲,也应该与科学有关。
文学化的辩论表现手法,会让自己的观点更有传播性,奇葩说很多选手就是这么做的,旁征博引,类比修辞,洒鸡汤抛金句,抖包袱说段子。有科学依据的辩论,是听众能收获的最大价值。前者,会感觉对方很厉害,并不知不觉走进对方铺设的套路。后者,是自我开化,开启看自己生活之路的上帝视角,看到弯路,看到暗礁,更宽阔,更清晰。有限的生命里,降低悲剧的概率,提高幸福的可能性。
引用资料
1《绝非偶然》- 埃利奥特·阿伦森
2《穷查理宝典》- 查理·芒格
3《万万没想到》台版序言- 万维钢
黄执中和李诞的辩论是哪一集
黄执中和李诞的辩论是,奇葩说6第四期:导师大秀李诞花式辩论黄执中远方的哭声说懵杨超越。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奇葩说》第六季播出至今已经四期了,观众们也快要厌倦了各奇葩们之间的小打小闹,这一期终于轮到导师们下场表现。在这一期节目中,由蔡康永、罗振宇、黄执中、詹青云组成的正方队伍,将迎战由薛兆丰、李诞、许吉如、傅首尔组成的反方队伍。原以为会是一场百花齐放的辩论大赛,没想到李诞一枝独秀成为本场MVP。
发表评论